广州南站的选址问题常被提及,许多人认为它的位置不太合适。然而,我认为这种看法应该与当时的背景相结合。当初高铁刚起步时,普遍选择将高铁站设在郊区,目的是通过带动外围地区的发展,实现更广泛的辐射效应。另外,高铁建设初期上阳网,选址问题也受到用地限制的影响,因此郊区成为了更为实际的选择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逐渐发现,如果高铁能够直接进入市区,将会更加便捷。因此,广州决定建设一条广州南站与广州站之间的联络线,这条线路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。
这条联络线是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(简称广南联络线)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。全长约16.1公里,设计时速200公里,起点是广州站,途经荔湾、南海、番禺等区域,最终与广州南站接轨。由于其高达89%的桥隧比,这条线路堪称国内少见的高密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。
展开剩余67%完成后上阳网,广州站和广州南站将实现15分钟内互达,同时,广州中心城区与香港西九龙的通行时间也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,标志着大湾区“一小时生活圈”步入了全新阶段。
在建设进度上,我们也能看到乐观的前景。2025年开始,广南联络线迎来了多个关键性的突破。今年3月,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的主体结构顺利封顶,该段长达660米,最大开挖深度达25米。施工团队在超过70%的淤泥质地层中艰难作业,克服了重重困难,仅用了270天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建设。同时,首台直径12.86米的“眷诚号”盾构机成功启动,预计它将完成4.59公里隧道的掘进任务。
作为华南地区大直径盾构项目中的佼佼者,这台设备的日均掘进速度可达8到10米,比传统的钻爆法缩短了35%的施工周期。此外,项目还已经完成了西塱隧道三山竖井地连墙工程,该竖井深度达到66.6米,采用明挖逆作法解决了岩石硬度大、作业空间狭小等问题,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广南联络线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便捷的交通,它还将重塑广州铁路枢纽的布局。通过将广州站、广州南站以及未来的广州白云站连接起来,广南联络线将深度融通京广高铁、广深港高铁、贵广高铁等多条干线,使深港、珠澳的列车能够直接到达广州中心城区。
数据显示,广州南站的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8500万人次,但由于它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,这也限制了高铁的效能。联络线建成后,广深港高铁将可以直接接入广州站,预计将分流30%的南站客流,减轻现有枢纽的压力。此外,线路还将预留与永清广、广河等规划铁路的接口,进一步提升广州在大湾区的交通枢纽地位。
更重要的是,这条“高铁进城”的线路不仅缩短了通行时间,还促进了城市空间的优化。它下穿了珠江、广佛地铁多条线路和城市主干道,并与规划中的快捷路共用通道,尽可能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。
在荔湾、南海等地区,联络线的建设也同步促进了沿线土地的开发,加速了广佛同城化进程。例如,香港西九龙至广州站的1小时直达将进一步促进两地在商务、旅游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,预计每年将新增200多万跨境客流,成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。
目前,广南联络线正进入盾构施工与隧道掘进的关键阶段,预计2027年完成通车。完成后的“黄金走廊”将全面打通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,成为全球城市群建设的有力支撑。
对此,你有什么看法?欢迎留言交流!
发布于:山东省股点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